【主辦機構】
本校由香港聖公會港澳教區於一九七八年創辦,乃香港政府資助之英文文法中學。聖公會在香港正式成立於一八四九年,設立了許多牧區和傳道區,亦建立許多教 堂,傳揚聖教,宣廣福音;亦開辦了不少學校,在教育事工上發揮了很大貢獻。本校是香港聖公會所辦三十三所中學之一。
【辦學方針】
以基督精神為宗,注重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、靈六育之均衡發展;讓學生不單在個人生命素質上得以培育,也對社會有責任感、歸屬感,服務社群,貢獻社會,榮神益人。
【校訓】
智毅健群
- 智: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端;認識至聖者就是明智。(箴9:10)
智仁勇同為天下之達德,而智者不惑,明辨是非。 - 毅:遭受試煉而忍耐到底的人有福了;因為通過考驗之後,他會領受上帝應許給愛他的人那生命的冠冕。(雅1:12)
士不可以不弘毅,果決力行,志決而不為外動搖。 - 健:我嚴格地對付自己的身體,為要完全地控制它,免得我叫別人去競賽,自己反而被淘汰了。(林前9:27)
天行健,君子自強不息,學而不倦。 - 群:我們要彼此關懷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。(來10:24)
君子群而不黨,和以相處,互助合作,而又尊重他人。
【教與學】
鼓勵老師互相交流,多參與校外有關講座及加強應用資訊科技教學,提高教學質素。設有資訊科技委員會協助各科及老師按步提升資訊科技教學的應用。鼓勵同學多 發問,多思考,透過不同形式的練習或課研習作,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。為了方便學生有效學習,電腦室於中午及放學後開放給同學使用,而溫習室則於放學後開放 至晚上8時。設有展覽角,將學生課研習作展示,令同學更能發揮其創作力。
【教學語言及家課政策】
本校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,除教授中國語文、中國文學、普通話、個人及社會教育、公民與社會發展、公民、經濟與社會、中國歷史、宗教教育(初中科目)、倫理(非文憑試選修科)、倫理與宗教(文憑試選修科)及綜合藝術(中四)使用中文外,其他所有科目全用英語授課。學生每日平均約需2至3小時完成家課及指定溫習,形式有工作紙、課後練習、資料閱讀及課研習作等。
【班制】
本校本學年共設30班
| 年級 | 中一 | 中二 | 中三 | 中四 | 中五 | 中六 |
| 班數 | 5 | 5 | 5 | 5 | 5 | 5 |
【課程】
本校為照顧學生不同的興趣和能力,分別於初中及高中提供多元化課程。
| 科目 |
中一 |
中二 | 中三 | 中四 | 中五 | 中六 |
| 中文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
| 中文廣泛閱讀課 | ● | |||||
| 英文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
| 英文廣泛閱讀課 | ● | |||||
| 數學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
| 延伸數學 | ● | ● | ● | |||
| 公民與社會發展 | ● | ● | ● | |||
| 公民、經濟與社會 | ● | ● | ||||
| 科學 | ● | ● | ● | |||
| 物理 | ● | ● | ● | |||
| 化學 | ● | ● | ● | |||
| 生物 | ● | ● | ● | |||
| 普通電腦/資訊及通訊科技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
| 地理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
| 經濟 | ● | ● | ● | |||
| 歷史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
| 中國歷史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
| 企業、會計與財務概論 | ● | ● | ● | |||
| 中國文學 | ● | ● | ● | |||
| 宗教教育(初中)/倫理(高中)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
| 倫理與宗教 | ● | ● | ● | |||
| 個人及社會教育 | ● | |||||
| 全方位學習課 | ● | |||||
| 普通話 | ● | ● | ● | |||
| 音樂 | ● | ● | ● | |||
| 視覺藝術/綜合藝術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
| 體育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
| 設計與科技/科技與生活 | ● | ● | ● |
* 所有中一至中三學生均須交替修讀工藝科及家政科。
【學生活動與潛能發展】
本校自1987年起設立學生會,由學生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由五位學生領袖組成的幹事會,以及六位負責不同崗位的學生會部長,培養學生自治和自主精神。此外,由各班級代表、服務團體代表、四社代表和學會代表組成的學生會代表會,負責監察學生會的運作。
本校以校訓「智、毅、健、群」設立四社,而每位學生均被分配入其一,透過由學生會幹事籌劃、四社學生領袖帶領的社際活動和比賽,例如陸運會、排球比賽、籃球比賽、辯論比賽、棋藝比賽、啦啦隊表演等,一方面培育學生的領袖才能,另一方面聯繫各班級的同儕,增加彼此間之交流、及培養學生對校園的歸屬感。
本校設立不同的學會、制服團體和校隊。學術學會包括:英文學會、中文學會、數理學會、國史學會、經濟學會、地理學會、歷史學會;制服團體包括:童軍、女童軍、航空青年團、紅十字會青年團;藝術和興趣類校隊包括:英文演說、英文戲劇、英文辯論、英文拼字、中文朗誦、中文戲劇、中文辯論、中文書法、普通話朗誦、合唱團、管弦樂團、舞蹈等;運動類校隊包括:男子和女子排球、男子和女子籃球、男子和女子羽毛球、男子和女子手球、男子足球、乒乓球、游泳、田徑、長跑、野外定向、划艇、劍擊等。本校亦設有基督徒團契,讓學生在信仰中成長。
為鼓勵學生服務社群,本校設有多個服務團體,包括學生長、大哥哥大姐姐、圖書館管理員、數碼媒體及後台管理隊、就業及生涯規劃大使、環保及健康大使、生命教育大使、精神健康推廣大使。本校公益少年團籌劃多元義工活動,讓全校學生參與,實踐「施比受更有福」的基督精神。
為培育學生成為傑出青年領袖,本校建立全校人才庫,按多元智能概念甄別學生的多元才能。各年級設有領袖訓練活動,包括中一級班會幹事訓練、中二級領袖才能測試活動、中二級領袖訓練日營、中三級聯校領袖培育計劃、中三至中四級領袖生活營、中四級領袖訓練課程、以及中五級聯校學生領袖培訓課程,讓學生潛能得以全方位發揮。
為擴闊學生的世界視野,本校不同科組和委員會籌劃內地和海外學習團,包括暑期英語學習交流團、公民及社會發展科內地學習團、內地姊妹學校交流團、海外服務學習交流團、以及不同主題的學習團,以豐富學生見聞。
【學生輔導】
學生輔導旨在幫助學生發揮潛能,學習適當的社交技巧,以及培養良好的價值觀,令學生能明辨是非,適應社會變遷,為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。
本校的輔導組成員包括輔導主任、輔導老師、社工、言語治療師及教育心理學家。成員會透過與學生及家長面談和輔導,聆聽學生和家長的心聲,了解他們的需求,並提供適時的支援和建議,幫助他們認識和面對困難,促進他們的成長。
為令中一同學更有效地適應中學生活,本校設立了大哥哥大姐姐朋輩輔導計劃。中四、中五學長以身作則,照顧中一學生,增強同學之間的互助互愛,幫助中一學生投入校園生活,建立自信和歸屬感。在考試前,大哥哥大姐姐會為成績較弱的中一同學舉辦溫習班。學長與他們一起溫習,分享讀書技巧,營造更佳的學習氛圍,為考試做好準備。
此外,本校亦會舉辦各類發展性活動。如透過精神健康推廣小組幫助學生認識、接納和欣賞自己,促進精神健康,建立健康正面的自我形象和積極的人生觀,培養紀律、團隊精神和抗逆能力,並學會尊重他人和服務社會。在性向發展方面,輔導組為各級設計及推行不同主題的性教育課程,與校外組織(如衞生署等)協作及籌備講座、工作坊、戲劇活動等,讓學生能從正確的渠道認識與性相關的價值觀。
本校非常重視家校協作,經常透過與學校家長教師會緊密聯繫,合作舉辦各式各樣的講座及工作坊,讓家長更了解子女的成長需要。
本校獲教育局「中學學習支援津貼」撥款,以「全校參與」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。本校已成立「學生支援組」,以「個別學習計劃」、「成長支援小組」、提供專業支援等方式,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,讓他們克服成長挑戰,發揮個人潛能。
【歷年公開試成績】
本校學生參加歷屆公開考試,均能獲取優異成績:
- 第十四屆中學文憑考試(二零二四至二零二五年度):學生125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,各科平均取得5級或以上的比率為48.5%,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82.6%,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.9%。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8.4%,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93.6%(其中學位佔93.6%)。
- 第十三屆中學文憑考試(二零二三至二零二四年度):學生124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,各科平均取得5級或以上的比率為53.1%,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84.9%,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.6%。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6.8%,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97.6%(其中學位佔97.6%)。
- 第十二屆中學文憑考試(二零二二至二零二三年度):學生130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,各科平均取得5級或以上的比率為41.8%,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80.1%,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.9%。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3.1%,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97.7%(其中學位佔97.7%)。
- 第十一屆中學文憑考試(二零二一至二零二二年度):學生128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,各科平均取得5級或以上的比率為42.4%,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78.9%,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.5%。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1.4%,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96.0%(其中學位佔94.4%)。
- 第十屆中學文憑考試(二零二零至二零二一年度):學生141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,各科平均取得5級或以上的比率為42.6%,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78.7%,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.9%。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4.3%,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98.6%(其中學位佔95.0%)。
- 第九屆中學文憑考試(二零一九至二零二零年度):學生139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,各科平均取得5級或以上的比率為42.8%,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79.8%,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.7%。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2.8%,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97.1%(其中學位佔89.9%)。
- 第八屆中學文憑考試(二零一八至二零一九年度):學生143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,各科平均取得5級或以上的比率為48.6%,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85.0%,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.7%。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8.6%,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99.3%(其中學位佔97.2%)。
- 第七屆中學文憑考試(二零一七至二零一八年度):學生161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,各科平均取得5級或以上的比率為41.7%,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79.1%,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.5%。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4.4%,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97.5%(其中學位佔92.5%)。
- 第六屆中學文憑考試(二零一六至二零一七年度):學生157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,各科平均取得5級或以上的比率為37.7%,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75.8%,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.5%。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4.3%,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91.1%。
- 第五屆中學文憑考試(二零一五至二零一六年度):學生163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,各科平均取得5級或以上的比率為41.8%,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78.5%,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.6%。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5.1%,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93.3%。
- 第四屆中學文憑考試(二零一四至二零一五年度):學生172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,各科平均取得5級或以上的比率為36.2%,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73.2%,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.8%。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2.4%,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86.0%。
- 第三屆中學文憑考試(二零一三至二零一四年度):學生173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,各科平均取得5級或以上的比率為39.6%,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78.5%,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.9%。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2.5%,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82.7%。
- 第二屆中學文憑考試(二零一二至二零一三年度):學生181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,各科平均取得5級或以上的比率為44.8%,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79.4%,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.8%。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7.2%,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80.1%。
- 首屆中學文憑考試(二零一一至二零一二年度):學生179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,各科平均取得5級或以上的比率為41.6%,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78.6%,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.8%。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2.7%,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 85.5%。
2025年本校文憑試成績:
2025 Distribution of JUPAS Offeres:
# including Bachelor of Science (Honours) in Radiography (4 offers), Occupational Therapy (1 offer), Physiotherapy (1 offer),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 (1 offer) and Nursing (3 offers)
** including Bachelor of Science (Honours) in Physiotherapy (1 offer), Bachelor of Science (Honours) in Occupational Therapy (1 offer) and Bachelor of Nursing (3 offers)
| Total number of JUPAS applicants | 125 |
| Percentage of applicants with JUPAS / SNDAS offers: | 93.6% (117/125) |
| Percentage of applicants with degree programme offers: | 93.6% (117/125) |
| Percentage of applicants with offers from HKU, CUHK and HKUST: | 51.2% (64/125) |
| Percentage of applicants with offers from "eight universities": | 79.2% (99/125) |
2025-2026 F.6 Graduate Destinations
(Including accepted JUPAS offers and Non-JUPAS destinations)
Local Studies
| 18 | graduates entered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|
| 34 | graduates entered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|
| 9 | graduates entered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|
| 11 | graduates entered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|
| 11 | graduates entered th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|
| 7 | graduates entered th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|
| 1 | graduate entered the Lingnan University |
| 3 | graduate entered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|
| 6 | graduates entered the 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|
| 5 | graduates study in degree programmes under the Study Subsidy Scheme for Designated Professions/Sectors |
| 12 | graduates study in non-JUPAS sub-degree programmes |
| 2 | graduates retake the HKDSE Examination by self-studying |
| 119 | graduates |
Non-Local Studies
| 6 | graduates study in overseas degree programmes |
Summary of destinations:
| Bachelor's Degree | 88.8% | 111/125 |
| º UGC/Government-funded | 84% | 105/125 |
| º Overseas | 4.8% | 6/125 |
| Higher Diploma / Associate Degree | 9.6% | 12/125 |
| Self-Study | 1.6% | 2/125 |
【獎學金及獎勵計劃】
本校設有多項獎學金以鼓勵學生積極進取、奮發上進。獎學金將頒予:
年度傑出學生
校內外學業成績優異學生
學科成績優異學生
品行優良學生
學業有顯著進步學生
服務精神優良可嘉學生
宗教服務優良學生
義工服務優良學生
校外體藝優良學生
【圖書館資源】
本校圖書館在支援教師和學生的教育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全年提供專業指導以配合教與學的需要。圖書館包括主圖書館和優閱書房,兩者均提供學生借還書籍的服務及社會資訊,與社會多樣化的信息發展和教育需求同步,館藏涵蓋各類書籍、報紙和期刊。
今年,圖書館的主圖書館藏書(包括優閱書房的藏書)擁有超過12,000本中文書籍、8,700本英文書籍和約1,300件多媒體資料。圖書館亦訂閱了43種本地和國際期刊以及4份本地報紙,包括了《南華早報》、《經濟學人》、《星島教育》、《明報》和《香港經濟日報》等電子版資源。此外,圖書館通過金閱閣(JoyReadClub)電子閱讀平台,方便學生和教師可以隨時隨地使用電子器材閱讀各類讀物。教師還可以利用該平台的閱讀數據來了解學生的閱讀習慣,並制定促進校內閱讀的策略。
為了培養同學們對閱讀的習慣,本校設晨讀時間,又設晨讀閱讀推廣短片播放,師生共同參與,為推廣閱讀增添趣味。同時為了鼓勵同學們多使用圖書館各項設施,每年均組織各種主題活動。自2019年以來,本校成立推廣閱讀委員會,致力於在學校內推廣閱讀文化。今年這個小組成員擴展到所有學科,組成跨學科閱讀推廣小組(RAC Promotion Group),期待在未來組織更多有趣和創新的計劃,共同營造校園積極的閱讀氛圍。
【宗教活動】
基督教教育是本校目標和理想,宗教活動注重個人生命的培養,讓學生有機會認識基督信仰,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生活方式。設有基督徒團契,舉辦宗教週和籌款活動等,也與聖公會靈風堂聯合舉辦福音營及報佳音等活動。
【德育及公民教育】
德育:
設有德育課程,以培育學生的品格,學習待人處世之道,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。 亦設有班主任堂,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了解及溝通。
公民及國民教育:
學校以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為方向,整合了品德及倫理教育、公民教育、國民教育(包括《憲法》、《基本法》及國家安全教育)、禁毒教育、生命教育、性教育、媒體及資訊素養教育、可持續發展教育、法律框架下的人權教育等價值觀教育範疇的學習內容,透過各類活動及展覽等不同的學習經歷,培養學生成為良好公民,並加強彼此之間的連繫,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。
【校徽淺釋】
本校校徽是由一些簡單的十字架、禾穗和齒輪圖案構成。其寓意為:支持著整個校徽的十字架,明顯地代表著本校的宗教信仰--基督教。禾穗挺拔寓意著本校與學 生不斷茁壯成長,充滿生機;而互相緊扣的齒輪則有著向前進步、積極向上的意思。另一方面,禾穗與齒輪亦標誌著沙田由一個農業社會「前進」成為一個工業社 會,跟隨時代脈搏而發展。

